Android 1.0 | 2008 | ARMv5, MIPS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HTC Dream (G1) | 首个安卓版本,支持基本的智能手机功能,运行在早期 ARMv5 架构上。 |
Android 1.5 (Cupcake) | 2009 | ARMv5, ARMv6, MIPS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HTC Hero | 引入了小型化的架构优化,首次支持 ARMv6,同时支持更多硬件特性。 |
Android 2.0 (Eclair) | 2009 | ARMv7, ARMv6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Motorola Droid | 无 | 无 | 支持多核处理器,重点优化 ARMv7 架构,提升性能,成为新一代主流架构。 |
Android 2.3 (Gingerbread) | 2010 | ARMv7 | 华为 C8500 | 无 | 无 | 无 | Samsung Galaxy S II | 无 | 无 | 全面转向 ARMv7,优化性能和功耗,成为 32 位架构的巅峰。 |
Android 3.x (Honeycomb) | 2011 | ARMv7, x86 | 无 | 无 | 无 | 无 | Motorola Xoom | 无 | 无 | 专为平板优化的版本,开始引入对 x86 架构的实验性支持。 |
Android 4.0 (Ice Cream Sandwich) | 2011 | ARMv7, x86 | 无 | 无 | 无 | 小米 1 | Samsung Galaxy Nexus | 无 | 无 | 提供对 x86 架构的进一步支持,但市场份额仍由 ARMv7 主导。 |
Android 4.4 (KitKat) | 2013 | ARMv7, x86, MIPS | 华为 Ascend P6 | 无 | Ascend P6 | 小米 2S | Samsung Galaxy S4 | 无 | 无 | 面向资源受限设备的优化版本,扩大 x86 和 MIPS 的支持范围。 |
Android 5.0 (Lollipop) | 2014 | ARMv8 (arm64-v8a), ARMv7, x86 | 华为 Mate 7 | Mate 7 | 无 | 小米 Note | Samsung Galaxy S6 | 无 | 无 | 引入对 64 位架构的支持,ARMv8 开始成为主流。 |
Android 6.0 (Marshmallow) | 2015 | ARMv8, ARMv7, x86_64 | 华为 Mate 8 | Mate 8 | 无 | 小米 4c | Samsung Galaxy S6 Edge+ | Google Nexus 6P | 无 | 加强对 64 位架构的优化,提升系统内存管理能力。 |
Android 7.0 (Nougat) | 2016 | ARMv8, ARMv7, x86_64 | 华为 P9 | 无 | P9 | 小米 MIX | Samsung Galaxy S7 | Google Pixel | 无 | 优化对多核设备的支持,进一步提升 64 位设备的性能。 |
Android 8.0 (Oreo) | 2017 | ARMv8, ARMv7 | 华为 Mate 10 | Mate 10 | 无 | 小米 MIX 2 | Samsung Galaxy S8 | Google Pixel 2 | 无 | 强化后台限制和内存管理,64 位设备成为主要优化对象。 |
Android 9 (Pie) | 2018 | ARMv8, ARMv7 | 华为 Mate 20 Pro | Mate 20 Pro | P20 Pro | 小米 MIX 3 | Samsung Galaxy S9 | Google Pixel 3 | 无 | 引入更多 AI 和电池优化技术,ARMv8 设备表现更优。 |
Android 10 | 2019 | ARMv8, ARMv7, RISC-V | 华为 Mate 30 Pro | Mate 30 Pro | P30 Pro | 小米 9 | Samsung Galaxy Note 10 | Google Pixel 4 | 无 | 初步支持 RISC-V 架构,仍以 ARMv8 为核心。 |
Android 11 | 2020 | ARMv8, RISC-V | 华为 Mate 40 Pro | Mate 40 Pro | P40 Pro | 小米 10 Pro | Samsung Galaxy S20 | Google Pixel 5 | 无 | 强调 64 位应用支持,ARMv8 成为市场主流,RISC-V 开始获得更多测试机会。 |
Android 12 | 2021 | ARMv9, ARMv8 | 华为 P50 Pro | 无 | P50 Pro | 小米 11 Ultra | Samsung Galaxy S21 | Google Pixel 6 | 无 | 支持 ARMv9 架构,优化性能和安全性,谷歌要求新应用需强制支持 64 位架构。 |
Android 13 | 2022 | ARMv9, ARMv8 | 华为 Mate 50 Pro | Mate 50 Pro | P60 Pro | 小米 12 | Samsung Galaxy S22 | Google Pixel 7 | 无 | 加强了对 64 位设备的全面优化,32 位设备逐步退出市场。 |
Android 14 | 2023 | ARMv9, ARMv8 | 华为 Mate 60 Pro | Mate 60 Pro | P70 Pro | 小米 14 | Samsung Galaxy S23 | Google Pixel 8 | 无 | 完全放弃对 32 位架构的支持(如 ARMv7),全面向 64 位过渡。 |
Android 15 | 2024 | ARMv9, ARMv8 | 华为 P70 Pro | Mate 70 Pro | P80 Pro | 小米 15 | Samsung Galaxy S24 | Google Pixel 9 | 无 | 预计将继续优化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(AR)的功能,进一步推进 ARMv9 架构。 |